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新会生产中心总监胡流云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装备管理经理陈孟锦
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车体车间主任助理黄小红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4月29日,广东省举行庆?!拔逡弧惫世投隰呃投7?、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这既是为奋斗者献上的崇高礼赞,更是为广大劳动者吹响的奋进号角。
近年来,新会区鼓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创新创造、攻坚克难,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今年,新会区有2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们是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车体车间主任助理黄小红、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新会生产中心总监胡流云。另外,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装备管理经理陈孟锦被授予“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荣誉的背后,是广大劳动者“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坚守。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新会区全力推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励更多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伟大实践。
文/图 黄胜 邹景云 黄泽彬 廖春梅
全国劳动模范
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车体车间主任助理黄小红:
匠心铸梦想 劳动谱华章
“车体是列车的脊梁,每一道工序的差错都可能威胁到千万乘客的生命安全?!笔Ω档恼庖痪浠俺晌嘶菩『煺樟林耙瞪牡牡扑?。
今年,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广东公司”)车体车间主任助理黄小红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认为,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与他并肩奋战的团队,属于每一位在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劳动者。
匠心筑梦:在攻坚克难中勇攀制造高峰
2012年6月,黄小红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2年前,我带着对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来到江门,来到中车广东公司。12年后,我依然坚守在这里,与金属为伴?!?2年来,黄小红一直坚守自己的初心。
参加工作以来,黄小红主动思考工作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成长为相关部门的技术带头人。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将“听党话、跟党走”作为人生信条,时刻以身作则,注重政治学习,团结带领身边团员青年时刻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共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2015年,面对广珠城际项目生产任务重、交付周期短的双重压力,黄小红积极组建车体“青年先锋队”,带领团员青年奋勇争先,紧密围绕公司生产任务,开展各项攻关工作,完成了25项难题攻关,累计产生经济效益50余万元。同年11月,他们再次迎接挑战,历史性突破生产线限制,实现3天5辆车的生产节拍,助力公司完成全年生产目标。
“2021年,为响应‘降本节支’号召,我们向‘型材加工效率低’的顽疾宣战,深入分析刀具路径,优化加工流程,车间里吹响了‘向每一毫米要效益’的号角,最终,成功让型材加工效率提升55%,单列车加工成本直降11万元?!被菩『熳院赖厮?。
匠心所至,山河可鉴;劳动之美,星火燎原。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中车广东公司在市场业务开拓、业务结构改革、制造能力提升、技术创新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黄小红表示:“作为中车广东公司的员工,我们将以钢水般炽热的初心、齿轮般精密的追求、轨道般坚韧的意志,共同锻造大国重器,奏响时代强音,将轨道事业发展推向新高度?!?/p>
恒心传承: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21年,在中车广东公司工会和地方工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黄小红创建了“黄小红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该工作室已斩获了3项国家专利,取得20余项创新成果,培养了2名高级技师、10名技师以及10余名高级工。此外,多人在该工作室的培养下,先后在省、市级职业焊接技能竞赛中获得奖项。
“黄小红劳模创新工作室”还编制作业要领书、制定标准样件,推动企业人员培养、生产工序更科学、更高效,让更多年轻技能员工快速掌握技能、提升技巧。如今,车间越来越多的技能员工积极践行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他们用“三天五动车”的生产纪录,续写着新时代的工匠传奇。
近几年,黄小红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超20项创新攻关工作,1项获得中国中车集团现场成果发布“二等奖”,1项获得广东省第三届质量提升活动(EQA)大赛一等奖,总体提升生产效率5.8%,辆均节约用人成本约1350元,辆均节约生产物料及能耗使用约2500元,预计每年节约成本92万元、增加生产产值620万元。
“‘全国劳动模范’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我将以此为动力,继续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用实干回应期待,用创新迎接挑战?!被菩『於晕蠢闯渎判?。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新会生产中心总监胡流云:
用智慧书写属于产业工人的荣光
他和团队攻克了中药提取物固态化流动、多糖规?;票傅榷嘞钚幸导际跄烟?,主导完成的智能化生产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就是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新会生产中心(以下简称“无限极新会厂”)总监胡流云。
勇挑重担 带领技术创新
2000年,胡流云带着对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热爱,加入无限极新会厂。
刚入职时,他跟着老师傅长时间在车间学习中草药提取工艺,以及如何将复合多糖技术进行产业化,常常在闷热的车间里记录数据及做实验到深夜。
之后,在企业技术革新的征程中,胡流云勇立潮头,主动担当起多个重大技术项目的领军重任。
2011年,无限极新会厂从意大利率先引进口服液自动灯检机。当时,国内外的灯检机主要针对透明药液检测,对于中草药茶色玻璃瓶口服液的灯检并无可参考经验,一度让该厂陷入困境。
关键时刻,胡流云组织难点攻关。他提出:“行业内没有参考,我们就合作开发,成为行业标杆?!?nbsp;在他的激励和带领下,无限极新会厂联合设备厂家全面梳理产品与设备,从设备光源亮度、检测角度、旋转速度,到产品过滤工艺、暂存时间、上机温度等,都进行系列研究,并将灯检与人检进行对比测试。历经近3年的反复试验,2013年,无限极全自动灯检机成功上线,成为中草药行业灯检技术标杆。
“胡总在诸多领域缺乏行业参考的情况下,以务实精神推动创新。面对技术难题,他始终坚持‘宁花时间突破,也不敷衍了事’的原则,将每个项目都视为树立行业标杆的契机。这种对细节的极致钻研、对技术的匠心坚守,以及开拓未知领域的勇气,成为我们在追求技术之路上的精神标杆?!蔽尴藜禄岢г惫ぶ艹硎?。
“我们建成了行业首个全流程柔性化智能制造体系,开发的健康产品荣获多项国家专利。这些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劳模精神不仅是埋头苦干,更要在关键领域勇当开路先锋?!焙髟票硎?。
精耕细作
取得丰硕成果
在产品开发与上市的关键环节,胡流云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益求精开展健康食品的工艺开发与生产转化工作。
胡流云参与的萃雅美姿力胶原蛋白肽饮料等3款新产品,凭借卓越的品质荣获广东省食品行业优秀新产品奖;无限极牌芯颜植物饮料等2款产品,凭借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品牌影响力,荣获广东省食品行业名牌产品称号;无限极臻源胶囊等5款产品,凭借领先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被评为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这些产品的成功上市,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健康产品,有力地推动保健食品行业发展。
胡流云与江西南昌大学携手开展的《富含多糖的营养健康食品创制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技术核心,他主导的口服液高速智能化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成功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的结合,项目成果于2022年获得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以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同时,成功争取到广东省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769.78万元,为企业的技术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总结传承
毫无保留培养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企业只有培养更多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胡流云一方面坚持自我学习,成长为一名正高级工程师;另一方面,探索有效培养机制,已为企业培养了200余名一线技术骨干,其中3人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作为五邑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他还将课堂延伸到车间一线,让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看到青年技术人员在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看到他们研发的新产品获得市场认可,我很开心?!焙髟凭醯么械南苍帽雀鋈嘶窠备涔?。
对于年轻技术从业者,胡流云总是悉心教导:“要扎根基层,在一线中打磨技术;要敢于跳出舒适区,永远保持好奇心,接难题、迎挑战,在攻坚克难中才能真正成长;要坚持团队协作,技术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只有学会并肩作战、相互成就,才能在共赢中走得更远?!?/p>
在他的指导下,无限极新会厂中级工通过人数达104人,占比约35%。同时,他做好企业关键、重要岗位的人才储备,共培养、考核并通过133人次。
2023年,胡流云获得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授予的“广东省食品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卓越领导者”荣誉称号;2024年,他当选江门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
广东省劳动模范
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装备管理经理陈孟锦:
“每一道工序 都是学问”
在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与金属碰撞声交织成一首工业交响曲。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装备管理经理陈孟锦穿梭其间,手持工具,目光专注。从机修钳工到广东省首席技师,从普通工人到广东省劳动模范,这位扎根机械维修领域30余年的“匠人”,用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突破,诠释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硬核”担当。
破局者:从一线工人到“技术尖兵”
1996年,陈孟锦从家乡印刷厂的机修钳工起步,一年后,他进入广东阳春轴承厂。面对低噪音轴承严苛的工艺要求,他反复试验砂轮材质、调整主轴精度、优化清洗流程,将轴承表面粗糙度控制在微米级,洁净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懊恳坏拦ば蚨际茄?,解决问题必须追根究底?!闭舛尉蘸蠊タ烁丛蛹际跄烟獾於嘶?。
2007年,陈孟锦加入新会中集,开启职业生涯新篇章。彼时,新会中集H型钢高频焊生产线的压力辊因材料不耐高温频繁开裂,成为制约效率的“卡脖子”难题。陈孟锦深入观察焊接工况,发现传统GCr15钢材虽硬度高,但红硬性差,高温下易回火失效。经过数十次材质与热处理工艺优化,他大胆选用H13钢并调整硬度至HRC52-55,使压力辊寿命提升50%,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这一创新不仅让他获评公司“创意工夫之星”,更成为他技术突围的起点。
2010年,新会中集承接澳洲矿工箱紧急订单,企业轻钢罗拉机的冲裁效率却因液压系统供油不足屡屡“卡壳”。陈孟锦发现,原蓄能器容积小、充气压力高,导致压力油补充滞后。他巧妙替换16L蓄能器并降低充气压力,使冲裁速度提升36%,助力项目如期交付。同事们感慨:“陈工总能在看似无解的问题中找到突破口,他的眼里永远有‘下一题’?!?/p>
守护者:坚持安全与效率并重
“设备安全无小事,一丝隐患可能酿成大祸?!闭馐浅旅辖醭9易毂叩幕?。2015年,他注意到公司的集装箱箱内焊接升降台存在液压油管爆管坠落风险,便连夜设计出“电控液压锁”装置,通过实时监测油压自动锁闭升降台,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此技术后被纳入企业安全标准,在企业得到全面推广。
2017年,新会中集折叠箱生产线搬迁后,用于校直端梁的400T四柱压力机快进功能失灵,严重影响端梁校直效率。陈孟锦带领团队排查阀组、电路无果后,创新性提出“回油旁路+电控单向阀”方案,彻底解决快进速度过慢问题。
2021年,在40尺标准箱提产攻坚中,他主导改造总装线装箱脚轮与侧板吊装机构,通过优化力学结构和自动化控制,使产能提升100%,推动《新会中集技能创新驱动标箱总装线提产增效》项目在2022年新会区第二届技能创新大赛获得三等奖。
传承者:以情怀培育“未来匠人”
“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强?!背旅辖跎钪际醮械闹匾?。他主导公司新型学徒制培养计划,通过“案例教学+现场实操”模式,培育能独立完成精密维修的技术尖兵。同时,他参与公司的“智造蓝领”校企合作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开展三期。
陈孟锦还以创新项目为实训平台,在企业内部组建跨部门攻关团队,带领青年工程师全程参与从故障树分析到方案落地的各个环节。近年来,其团队累计完成改善课题20项,参加2次新会区技能创新大赛,4人成为公司“精益改善先锋”,为新会中集跻身“广东省绿色工厂”注入强劲动能。
初心不改,追求卓越。2023年,陈孟锦获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再添“广东省首席技师”称号。面对赞誉,他淡然如初:“技术人的价值,在于用创新让生产更高效、更安全、更绿色?!?/p>
如今,他正投身公司“绿箱行动”,参与全球首条集装箱全自动粉末喷涂线研发。车间墙上,“匠心·创新·传承”六个大字熠熠生辉,恰似这位“大国工匠”的精神注脚——以技术报国,以匠心筑梦,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永做奔涌的浪花。
采访结束时,陈孟锦的手机响起——徒弟问他设备故障排查方面的问题。他抓起工具包匆匆离去,背影与车间轰鸣融为一体。从年轻的工人到如今的大师,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那份“把问题踩在脚下”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