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我们1995年就买了房,现在终于可以办理不动产权证了!”2024年11月16日,胜利里151号业主梁先生在江门市区化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专场办证活动中成功办理了不动产权证,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句感叹。
图:梁先生现场办证照片
胜利路151-153号是江门市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的“硬骨头”。虽然项目交房多年,但由于存在原开发单位灭失,规划核实、竣工验收手续不全等问题,业主多年来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财产权益难以保障。对此,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自然资源局牵头住建、税务、蓬江区政府等有关单位迅速行动,开展摸底调研、研究对策、制定方案等工作,经多方多轮沟通协调,在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动担当下,对项目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逐个击破,最终顺利啃下这块“硬骨头”,为业主们成功办理了不动产权证。
这只是江门市解决不动产“登记难”工作的一个缩影?!靶⌒∫槐局?,牵动万家心”。为深入贯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纪委监委将不动产“登记难”列入15件需要上下贯通系统抓好的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和成果指标的部署要求,2024年8月,省自然资源厅在全省部署开展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工作。江门市闻令而动,迅速集中力量,由分管副市长林健生亲自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行动,全力开展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工作,有关专项整治项目顺利化解,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财产权益,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
图:开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服务进小区活动现场照片
真抓实干显“实效”
江门市一直高度重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自2021年以来,大力开展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摸排化解,经摸排,江门市共有国有城镇住宅类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项目401个、涉及套数20239套。导致办证难的历史遗留问题林林总总,例如开发企业欠缴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超宗地红线建设、跨宗地建设、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规划验收手续不全、竣工验收手续不全等等。2024年9月江门市进一步部署开展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工作,市自然资源局按照“群众无过错即办证”的原则,研究创新化解举措,采用超常规方式,大力推进项目化解,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11月14日,已化解城镇住宅类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项目400个、涉及套数20143套,项目数量化解率为99.75%,套数化解率为99.53%。其中,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和恩平市项目数量化解率和套数化解率均已达到100%;蓬江区项目数量化解率为93.75%,套数化解率为96.22%,除了1个项目为烂尾楼项目,暂难以化解外,其他项目均已化解。
勇破坚冰出“实招”
自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以来,江门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完善制度、加强督导、创新政策、健全长效制度等多种措施,大力推进化解工作。
一是加强完善制度。建立完善协调工作机制,江门市本级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江门市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全面统筹、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完善化解政策,进一步修订江门市市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意见,为做好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强化政策支持。
二是加强协调督导。江门市政府及市自然资源局多次牵头召开专项工作会议,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做好项目摸查、台账建立和问题化解等工作,明确每个项目的具体化解措施、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各县(市、区)也积极召开协调会议,积极落实专项整治工作部署,大力推进项目化解。在项目化解后,联合街道办和开发商,通过上门宣传,短信、电话告知,张贴通告等多种形式通知购房人办理不动产权证。
图:恩平市恩城街道明珠花园办证进展协调会现场照片
三是创新化解举措。江门市积极落实部、省和市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意见精神,按照“群众无过错即办证”的原则,采用超常规方式,如市区通过采用“专家评审”“规划认定”“材料容缺”“证缴分离”“专窗专办”等系列“实招”,有力化解了多个“登记难”项目,有效解决群众办证的急难愁盼问题。
四是健全长效机制。为从源头上避免产生新的历史遗留问题,江门市积极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交地即交证”“竣工即交证”“交房即发证”“抵押即交证”等多项便民举措,严格落实联合测绘,拓宽“跨城通办”范围,深化不动产登记“线上办理”等,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更加便利。
常抓不懈落“实处”
目前,江门市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为增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际效果,江门市正在积极开展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对于已化解的项目,督促各地通过多种形式及时通知群众办证,并通过开设服务专窗、登记专场活动等方式为群众办证提供便利,推动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此外,进一步开展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排查工作,将专项整治工作的问题类型从“国有土地上已经出售的城镇住宅类型”拓宽到工业、商业等类型,推动化解更多历史遗留问题,惠及更多企业、群众,进一步提高企业、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优化江门市营商环境,助推江门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