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社区矫正教育帮扶质效,江海区社区矫正管理局推行“清单式管理+精准化服务”模式,以目标为导向,精准施策、多方联动,着力破解教育帮扶难点,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一、清单引领,实现教育任务“可视化、可追踪”
建立“共性+个性”双维清单管理体系。共性清单明确 “必修”课程,聚焦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基础内容,确保社区矫正对象筑牢法律意识、重塑价值观念。个性清单则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因素、教育背景、就业需求等个体差异,量身定制“选修”内容。依托广东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实时记录教育帮扶进度,实现“一人一档、全程留痕”,让任务变得可视化,可追踪,效果能够科学评估。社区矫正对象可通过手机端APP随时查看任务要求、完成进度及考核评价,有效激发自主学习意识。自推行以来,社区矫正对象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任务完成率提升至98%,法治意识与融入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二、精准施策,打造分类帮扶“多元化、立体化”
坚持“因类施教、对症下药”。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犯罪类型、年龄层次、心理状态等差异,建立分级分类教育体系,不断强化教育矫正的针对性、靶向性。同时,巧妙结合传统文化节日、行业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将法治教育、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例如:对青少年、女性等特殊群体,引入心理咨询师、社工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对就业困难人员,开设美容、安保、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并衔接企业提供岗位推荐。元宵节期间,社区矫正对象与居民共同制作法治灯谜、参与互动问答,在传统节日中传递法治精神,实现从“受教者”到“普法者”的角色转变。这种多元化、精准化的教育方式,使教育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激发了社区矫正对象自我改造、重新融入社会的积极性。
社工与青少年、妇女等特殊群体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
元宵节期间,社区矫正对象与居民共同制作
法治灯谜、参与互动问答
三、协同联动,构建教育网络“多层次、全覆盖”
打破部门壁垒,整合司法行政、公安、人社、残联、社区等多方资源,建立“1+N”联动教育机制,统筹制定年度教育帮扶计划。社区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让他们在服务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残联为有特殊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康复和就业指导;养老院为社区矫正对象搭建尊老爱老活动的实践平台,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整合市强戒所资源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活动,实现了禁毒教育与矫正监管的深度融合,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刻入心间。公安部门在交通和治安管理方面给予教育指导。通过各部门之间联动配合,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多类型的教育帮扶网络,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到市强戒所开展“沉浸式”警示教育活动
联合江海区交警大队组织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两类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交通安全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