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基金使用主体多、链条长、风险点多、监管难度大、监管法律基础薄弱,一些参保群众和医保定点医院、定点药店法律意识淡漠等,导致欺诈骗保问题高发频发。此次出台《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补齐法律短板,强化技术手段和举报奖励制度,有利于增强医药机构和个人责任感,切实在全社会形成维护医?;鸢踩叭巳擞性稹钡姆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月20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有关情况。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政委秦运彪指出,近几年,医保诈骗呈高发多发态势,一些定点医药机构大肆骗保,一批不法分子倒卖药品骗保牟利。公安部历来高度重视打击医保诈骗犯罪,仅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就侦办此类案件139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82名,追缴医?;?亿多元。
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医?;鸬氖褂冒踩婕肮愦笕褐诘那猩砝?,关系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通过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为保障医?;鸢踩峁┝酥匾姆晌淦?。
《条例》要求构建系统的医?;鹗褂眉喽焦芾硖逯苹?,构建行政监管、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督体制,坚决防止医?;鸪晌斡善〉摹疤粕狻??!短趵芬蠹哟蠖晕シㄐ形某痛αΧ?,综合运用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件、限制从业、暂停医药服务、解除服务协议等监管措施,严厉打击医疗保障基金使用中的违法行为,确保医?;鸪晌魏稳硕疾豢纱ヅ龅摹案哐瓜摺?。
近年来,医保诈骗犯罪高发多发,不法行为触目惊心。如2020年底,安徽省太和县多家医疗机构涉嫌骗保问题被曝光。在这起典型案例中,诊断是假的、病人是演的、病房是空的。从近期破获的一批医保诈骗犯罪案件中可以发现,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中介找人住院、假患者领钱住院的灰色利益链,一些涉事医疗机构还通过替换药品、虚开理疗项目、虚假手术等多种方式获取非法利益。不法分子内外勾结骗取医?;?,灰色利益链各环节都捞足油水,广大群众的“救命钱”遭到严重蚕食。
除了医保诈骗犯罪,更普遍存在的是各种“跑冒滴漏”现象。一些医疗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诊疗问题,一些医疗机构或个人采取冒名住院、虚开发票、虚假检查治疗等手段套取医?;??;褂幸恍┮搅苹勾嬖诓话匆奖9娑ㄖЦ侗壤崴?、将医保支付范围以外药品及其他物品纳入医保结算等问题。
更须高度警惕的是,一些地方的“跑冒滴漏”违规违法行为呈蔓延发展态势。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部门共检查了定点医药机构81.5万家,处理违法违规违约的医药机构26.4万家,占被检查机构的32%,当年追回医?;?15.6亿元。而在2020年,有关部门检查了定点医药机构60余万家,加上定点医疗机构自查,共处理违法违规违约定点医药机构40余万家,追回医?;?23.1亿元。将医?;鹗游身б馄〉摹疤粕狻钡耐岱缧捌?,必须坚决刹住。
医疗保障基金使用主体多、链条长、风险点多、监管难度大,一些参保群众和医保定点医院、定点药店法律意识淡漠,以及监管法律基础较为薄弱等,这些都是欺诈骗保问题持续高发频发的原因。此次出台《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补齐法律短板,强化技术手段,强化举报奖励制度,有利于增强医药机构和个人责任感,切实在全社会形成维护医?;鸢踩叭巳擞性稹钡姆瘴?。
欺诈骗保行为是与人民为敌,国法必不相容。针对医疗保障基金的欺诈骗保行为,最终损害的是每一个参保人的利益,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随着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夯实完善,医?;鸨亟こ觥把莱荨贝稀暗纭?,成为万万不可触碰的“高压线”。